-
启创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部
联络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万寿路素社直街42号之一302/儿童及青少年服务部
联系电话:020-34270540-8006/18026326022
联络邮箱:qccysd@qichuang.org
微信平台:Qichuang-YouthSevice
联系我们
-
未成年人保护
(做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倡议者)
孩子的成长路就像开盲盒,充满未知。有的孩子一路坦途,有的孩子可能会遇到满途荆棘。无论盲盒揭晓的路程是怎样的,我们都愿意聚合社会力量,协助和陪伴孩子走这一程,与孩子一起打怪升级。2023年,启创积极发挥“慈善资源+志愿力量+社工服务”的机制作用,携手跨界力量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化建设,助力优化未保体系
启创未保团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要服务阵地,参与广州越秀、白云、海珠,江门五邑地区、蓬江,中山等三市10区县的未保工作,助力民政优化未保体系。在广州越秀建成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后,助力搭建“四个一”工作机制,服务下沉社区。响应广东省创建示范未保站的号召,助力江门民政制定未保站建设方案,编制示范站运营制度,推进7区县14镇街开展未保示范站创建工作。
专业化推进,切实维护儿童权益
启创助力江门民政编写《江门市儿童福利院社工服务操作手册》,促进福利院儿童社工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协助广州白云民政编写《基层儿童福利工作队伍政策手册》《危机个案分级介入制度》,为基层儿童工作者提供未保全方位的业务指引。参与大湾区留守和困境儿童重大危机个案服务,提供心理干预、家庭支援和转介帮扶,全年累计跟进个案111宗,针对高危个案开展跨部门个案会商超过30场,提供4例儿童庇护服务,切实维护儿童权益,有效化解社会风险。
联合行动,共同守护儿童成长
强化“慈善资源+关爱联盟+社工服务”策略,积极汇聚护童慈善资金、护苗联盟力量、逐梦微心愿三项关爱资源,成功推出“越秀区逐梦课堂”“白云区法治守护未来·“云”你童行三级联动普法服务”“蓬江关爱守护成长—童梦咖啡馆”“童心汇海珠·聚力共成长”等特色关爱品牌。
-
多层守护心理健康,积极塑造阳光学子
启创学校社工围绕着“家-校-社”互动系统搭建起“三个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透过制定学校社工个案服务流程,提升个案服务工作效能。透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模型和“晴天树洞”线上线下心理信箱在各校的全面覆盖,“筛查分级—分层分类—资源联动”三步走的工作流程,有效识别预警学生,使有需要的学生获得及时跟进。透过与学校德育处深度合作,策划“舞动青春校园心理戏剧”“阳光心态,快乐生活”“‘委’以重任,共育‘心’花”等多场心理健康特色课程,多措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联动慈善力量,助力儿青正向心理发展
启创加强与政府、慈善力量及社会组织的联动,其中联合陈村慈善会、陈村镇高尔夫球协会、陈村团委等,启动“多彩生命·共创晴天”陈村慈善会心灵驿站。重点围绕“良好情绪”“和谐人际”两大主题设计心理健康服务方案,推动同学们做情绪平稳、人际和谐、积极向上的健康学生,并在镇内形成示范性和可复制性的服务模式,更大程度惠及陈村镇少年儿童。
当我们身体出现疾病时,往往可以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然而心理情绪的不适,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你有关注过“心理健康”这个话题吗?这一年,启创全方位高质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共跟进心理健康辅导个案434个,开展心理健康活动394场,服务覆盖80338人次。
儿青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多层守护体系,心放晴)
-
跨界创新普法宣传新模式,持续提升青少年普法教育成效
携手共青团、公检法司、基金会、学校、街道和剧团组织等单位共同打造“模拟法庭”“微光”参与式普法教育剧场等服务,倡导社会关注青少年法律议题,并带动青少年及家长从中学习法律知识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微光剧场《晓之春》于2023年获得全国社会心理情景剧展演优秀剧目。
合力守护涉案未成年人,共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
联动共青团、公检法司、公益律师和公益心理咨询师等,共建“守护明天”合适成年人和“遇检新生”遭受性侵害未成年被害人辅导等服务,共服务288人次。培育了一支61人的合适成年人志愿服务队伍,保障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初步形成以“公安-检察院-社工”一站式遭遇性侵被害人帮扶联动机制。
启创持续关注预防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议题,扎根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探索多元主体协作共育模式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服务,织密扎牢预防犯罪安全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
青少年犯罪预防
(探索“社会工作+”协同机制下的犯罪预防服务)
-
关爱服务产品化,为服务裂变蓄力
这一年,我们联合在校种子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故事妈妈共同提炼服务经验,对课程内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向小学阶段学生提供“阅读兴趣”“行为习惯”“自我保护”3大主题故事课堂套,向初中阶段学生提供“青春期教育”“生理知识”“防性侵”“预防校园欺凌”“情绪管理”“时间管理”6个课程套。课程套在四川绵阳三台16个乡镇、15所学校广泛应用,为同行提供更加系统化和精简化的流程支持。
多元支持恒常化,促进儿童支持有力量
2023年,项目团队开展三台县乡镇儿童督导员培训,协助基层儿童关爱队伍将阅读陪伴的方法应用于留守儿童的日常关爱中,提高关爱服务水平。项目团队联动在地社工站,推广“阅读成长包”;组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开展生涯规划成长营;开展在校种子老师培育,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健康版块服务。
2023年,项目共吸引36个单位、100余名伙伴参与其中,伙伴携手相伴,定能让更多儿童被看见、被陪伴,让儿童成长支持更有力量。
2023年,“青葵·爱”品牌服务联动多个社群,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教育、亲情发展、生涯规划、自我成长支持服务,陪伴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乡村留守儿童服务
(“社会工作+”多元支持,彰显陪伴的力量)
-
美育课堂触达广东各地
2023年,1258次艺术课堂活动覆盖9所学校,28个社区,触达18210名弱势儿童,30351人次以参与者、服务者等身份参与到美育课堂中。大家共同发力,组建了15个弱势儿童合唱团/器乐团,403名儿童每周坚持接受音乐培训,让艺术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项目团队坚持课程研发和更新,开发了8个更具趣味性、可复制性、可操作性的“绘本+手作”的课程,以“Train the trainer”的方式培养创艺导师979人次,导师志愿者在多地开展多元梦想课堂2738场次,服务约29000名弱势儿童,累计服务447439人次。
美育空间落成
继与广东省千禾基金会共建小禾的家@康乐村后,今年,项目团队继续携手千禾基金会,选址流动人口密集的顺德大良新滘社区,联合共青团大良街道工作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新滘社区居民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青年公益促进会等单位,以儿童视角出发设计场室空间及运营制度,共建新滘社区筑梦少年坊(小禾的家@大良),在社区中落成美育空间,为弱势儿童打造“第二个家”,大大地解决了流动儿童在社区中缺乏安全活动空间,周末缺少陪伴的问题。
“艺术”对于弱势儿童来说,是个难以触摸到的“奢侈品”。我们想给孩子们,搭一把通过梦想的梯子。
启创多元梦想课堂长期持续关注儿童的艺术素养提升,秉持“人人都可拥有艺术教育公平机会”的理念,通过音乐团、艺术到校、绘本+手作课程、一对一艺术陪伴等方式,让弱势儿童获得艺术的启蒙,提升美学修养,成为自信、善于表达和富有创造力的人。
多元梦想课堂
(弱势儿童城市美育的有力补充)
-
-
-
精明耆英
(持续推动“社会工作+”跨界合作)
“为什么家里的老人宁愿相信骗子,都不愿意相信是亲人的我呢?”长者防诈骗是我们持续关注的社会议题。我们希望,通过联动社会上多样的、有影响力的力量参与这个议题的推动,让长者警惕诈骗之余,提醒年轻人爱与陪伴的重要性,爱得及时。
多形式宣传推广,助力长者守好“养老钱”
2023年,我们坚持“精明耆英”的议题推动,开展社区防诈讲座、金融知识科普集市等线下活动140多场,面对面与长者互动,教授防诈知识。创新研发“家有长者”自媒体矩阵,全面铺开推广网络,投放原创防诈骗、金融教育类视频500多个,总浏览人次达5万;发表300多篇长者防诈骗内容文章,阅读人次超12万;联动广东广播电视台媒体平台,邀约为老服务领域的专家进行直播分享,触达人次达24万。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金融防诈小游戏等服务内容,让长者随时随地获取防诈骗信息与理财资讯,提升长者金融安全防范意识。
公益生态圈持续扩大
在长者金融教育的公益服务中,我们很高兴在2023年又认识了很多新的伙伴,包括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老友记”团队、艾社康(上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国资本发展基金、中国太平洋保险、国华人寿公益基金会等等,公益小伙伴的参与,为长者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防诈服务,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我们一起为爱发声,陪伴长者,让骗子无从下手。
-
全新探索,协助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生活质量
2023年,服务团队向大众普及认知障碍非药物训练,开展认知能力早筛和公众教育活动,促进社会大众对认知障碍的关注,协助倡导“预防认知障碍”的社会议题。为了给患者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团队面向确诊患者或高危疑似患者开展认知训练。非药物训练的方法和多元化的活动,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构建认知障碍症全链条服务模式
2023年,服务团队积极与医院、介护康复中心、社区等多元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利用专业的医疗资源,结合本土化养老服务的特点,构建“认知障碍症全链条服务模式”。通过跨专业合作的不断深化,持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于认知障碍症患者及家庭。
未经历过的人可能难以理解“遗忘”的感受,内心空落落的,但总感觉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被“挖走”。每3秒钟,全世界就会多一位老人的记忆被“吞噬”,即使是老人天天见面的家人,都可能被遗忘。启创“健脑耆英”认知障碍服务团队关注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需求,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开展“健脑耆英”认知障碍服务。
健脑耆英
(用“社会工作+”的模式修补记忆缺口)
-
挥枢纽平台功能,以闭环式服务管理的方式进行长者服务
在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团队发挥个案管理经理的角色,借助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枢纽平台功能,以闭环式服务管理的方式进行服务介入,遵循“需求发掘-服务分流-服务监督-服务优化”的路径,统筹和调度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服务供需对接,对服务质素进行把控,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满足长者社区养老的需求。
形成兜底服务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机制
项目团队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进行兜底性和普惠性养老服务设计,根据老年人的能力和照顾需求,提供梯度式服务选择,形成兜底服务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机制,保障老年人在社区中“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变老”是人生长河里难以避免的阶段。变老后,日常生活变得吃力,需要被照顾,担心被认为是包袱,可能还会渐渐记不得身边的人和事。“无力感”可能是老人最普遍的感受。启创持续关注社区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服务团队分层分类为长者提供居家照顾、助餐配餐、健康教育、安全援助、精神慰藉、文娱康乐、助浴助洁及助医等居家养老服务,为长者创造温馨、和谐的养老环境,持续优化服务品质。
社区居家养老
(以“社会工作+”联动多层次养老资源)
-
-
专业服务助力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启创社区治理团队紧跟党中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方向,锚定专业社会工作推动基层治理的目标,秉持“社会工作+”的跨界合作理念,助推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四川汶川等多个城市和地区,驻扎不同形态的基层社区开展服务,广泛运用“五社联动”模式开展社区动员,通过组织多元主体议事协商会议、居民参与公共空间设计与改造、搭建社区公益微创投平台等服务手法,共同关注重要的社区议题,引导居民组织、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提升参与能力,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友善的幸福社区。服务全年覆盖87个社区,孵化培育146个社区社会组织,动员11000多名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参与3800多场社区治理行动,服务惠及社区居民24.8万人次。
社区治理服务奖项荣誉
-
聚焦小区综合治理痛点难题
我们关注楼盘小区独特的生活场景和互动关系,协同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携手社区多元主体,合力聚焦小区综合治理的痛点与难题。
团队与顺德住建局合作“三红”引领住宅小区微治理项目,以“红旗帜引领方向”“红哨子联动机制”“红马甲先锋行动”的“三红”工作法,引导社区各方有序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通过事务研判、联席协商、党群接待、先锋行动等机制推动社区善治;上佳市社区“红色网格”服务提升计划践行“网格+党建+N”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理念,培育网格员服务能力,发展党群先锋队下沉微网格;苏溪社区“善行”项目助力设立社区福利慈善基金,联合各方募捐超16万元,支持多场社区慈善公益服务;在南海翠颐社区,我们探索“楼长+”邻里节服务模式,由一名楼长挖掘多名热心居民组成邻里节团队,联动街坊会、亲子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中山西区微治理创投项目总结出“党建引领,社区点单;以民为本,需求下单;供需对接,项目派单;扶持培育,组织接单”的微公益服务模式,助推社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设施缺乏与配套服务不足是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关注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公共政策支持下,搭建社区参与平台与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放大镜效应。
广州北京街“城市农夫计划”以公共花坛改造作为居民自治的切入点,探索出“议题发起—议事协商—共治行动—自治维护”居民参与治理路径;“党建引领,善治微光”江南中社区治理微创投专项计划,由街道出资,社工提供专业支持,以党员先锋带动居民申报“小切口”项目,解决群众身边“微”治理事项;杏园小区团队通过参与式规划,发动党员、楼长、居民、物业、园林设计专家共同打造“共享型社区花园”;在南海桂一社区,社工通过动员参与、形成共识、完善制度等路径,组建街坊会,选举理事团,支持其积极参与各类公共事务;桂花社区社工团队聚焦小区旧改,组建和培育楼长队伍,选举自治小组,多次组织问卷征询和多方议事协商,介入旧改方案设计和工程执行问题;在顺德升平社区,社工围绕老旧小区珠江楼改造后的维护及管理提升,培育共治队伍,搭建议事平台,实施微创投行动,完善小区共治机制;汶川县水磨镇“社会组织参与型社区治理”试点项目建立“社区党支部+业委会+楼栋长+居民代表”协商机制,组织议事协商会议解决群众忧心事。
以动员参与作为资源放大镜
-
珠三角的农村不少是被城市包裹的“宝地”,既有现代化形态,又有熟人社会网络和浓厚传统文化,同时也面对闲置土地治理的若干问题,这些给我们施展专业社区动员技术留下了不少空间。
在南海太平社区,团队协同社区党委对25个经济社党支部的党员骨干开展社区活动策划及执行能力的培育,围绕“四小园”持续有效管治,梳理出“四小园自治机制”和“四小园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顺德团队协同龙江镇沙富村党委和妇联,培育巾帼志愿队伍策划并开展素养教育、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在容桂街道龙涌口村,以“1个花开巷里桃源阵地+1支桃源结义党群志愿队+1套议事协商机制+N个桃源活动”为路径,与党群志愿者合力将800平方闲置地改造为桃源阵地;中山团队在南头镇、南朗镇的10余个村和社区,整合场地资源,开展共享空间、平安创建、公益课堂、公益传播、组织培育、志愿参与等多元服务。
共创多元文化“桃源阵地”
-
-
-
“死亡”这个话题,在传统观念里总是沉重的、晦气的、可怕的,代表着生命的终点,我们害怕谈起,习惯了敬而远之。但是,即使闭口不谈,每个人还是不可避免需要面对这个终生话题。“让逝者善终,让生者善别”是我们关注“安宁疗护”这个议题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推动“安宁疗护”议题,帮助终末期患者无憾、安详、有尊严地离开,让生者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动力,生死两相安。同时,也希望让社会大众对安宁疗护有更多的认识和关注。
2023年,启创医务社工团队继续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安宁疗护品牌服务的发展,联动政府、基金会、企业、爱心人士等多元的服务资源,提供心理疏导、家庭关系修复、人生圆愿、哀伤辅导、生命教育体验等多元化服务,以爱与专业陪伴病人及家属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让每个生命活得有尊严。
2023年,启创医务社工团队参与支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广东省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带教工作;受聘请为佛山市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参编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系列丛书。启创医务社工团队积极联动大湾区内的多元资源,进行经验互动,持续推动安宁疗护本土化服务实践的发展。
“社会工作+”多元资源,照亮人生“最终的归途”
-
在医务社工日常服务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症患者案例常有发生。重症患者承受着经济和病痛双重压力,甚至面临着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家庭经济收入、无法照顾家庭等多重困境。
启创医务服务团队以个案服务为基础,创新医疗救助数据平台,在大湾区内12家驻点医院中,重点关注因长期患病而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患及家庭,为他们联动及整合多层次的社会资源力量,协助其申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合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筑多层次医疗保障支持,搭建困境病患医疗救助生态网络,促进医疗救助服务的生态化发展。
2023年启创医务社工团队共开展医疗救助个案155个,联动整合社会资源折合超100多万元,以实践行动织牢生命网,护航生命路,帮助患者及家庭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数据平台,构筑医疗救助生态网络
-
长期在医院治疗的特殊儿童,接触外界的人事物很少,到了适龄就学的阶段,缺乏学前教育机会的他们,该怎么可以更好的回归到校园回归到生活?如何能更好的兼顾康复和学前教育?为此,我们开展院内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服务——圆梦学堂。我们坚信,他们只是比普通孩子慢一点而已。
“圆梦学堂”从2019年12月启动,是启创坚持了4年多的事情,共计为170多名适龄患儿提供圆梦学习支持,已有30%患儿通过圆梦学堂的课程学习支持后,顺利回归校园或获得保留学位。从一开始的不确定能不能对孩子上学起到促进作用,能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能不能让孩子顺利过渡等,到现在我们能看到孩子们独立完成课堂作业,不畏惧跟父母分离,被学校录取……我们相信坚持是值得的,我们也坚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圆梦学堂”以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为试点,重点关注医院内学前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需求,联动“医护+社工+专业幼教志愿团队+助教志愿者”组成跨专业团队,透过提供院内学前教育服务等形式,提升患儿学习适应及融入集体的能力,帮助患儿及家庭回归校园和社会,促进教育平等。
“社会工作+”幼教团队,圆特殊儿童的上学梦
-
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打造“四大”宣传品牌
挖掘提炼大湾区文化中的历史名人、传统习俗、非遗文化等精神,融入到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中,如在佛山南海提炼出黄飞鸿的“正气”“扶弱”精神,龙舟竞技的“奋勇争先”“精诚合作”等精神以及康有为的“革新”“韧性”等精神,打造“飞鸿禁毒”“儒乡禁毒”以及“有为禁毒”的特色服务品牌;在中山地区结合本地灯酒非遗文化,打造“非遗+禁毒”宣传服务,令社会面禁毒宣传更喜闻乐见、更具丰富内涵,达到预防教育的良好效果。
深化预防复吸工作,构建多层次服务模式
立足初吸、复吸新出所、女性以及戒断三年以上等戒毒康复人员的特点,从高危情景应对到健康生活模式的构建,有针对性开展预防复吸训练,巩固戒毒成效。2023年参与预防复吸训练活动的对象操守率达到100%。
搭建公益资源平台,运营禁毒慈善基金
联动大湾区内多元主体,筹措社会各界资源,跨界共建启明星就业服务平台、南海区慈善会·西樵镇“飞鸿”禁毒关爱慈善基金,助力戒断康复人员回归。2023年,在册人员就业率较2022年提高了1.54 %,13人获得基金资助。
2023年,启创禁毒社工积极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资源,主要围绕戒毒康复人员回归与社会面禁毒宣传两方面,从预防、戒毒、康复三个维度全链条开展服务,重点巩固戒毒康复人员的戒毒成效,打造多元化禁毒宣传品牌。
深化戒毒回归模式,创新“禁毒+”路径
-